虹橋商務區發生哪些驚人的變化?
從進博會到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空間、向創新要動力,上海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在大虹橋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是大虹橋華麗“蝶變”親歷者、實踐者、參與者、推動者和奉獻者,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開放故事。
走出鐵路上海虹橋站,按照指引在地下通道中穿梭,你會看到一個嶄新明亮的商圈——大虹橋商圈。從一個個“小土坡”,到如今西上海商業地標,它用5年時間走完了上海同等規模的商圈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才能走完的歷程。
這里眾多大型商業綜合體中,由瑞安房地產投資開發的虹橋天地是一只“早鳥”。如今,它已有7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引入230余家品牌;對比2015年開業之初,客流翻了近15倍,銷售翻了近10倍。
重新定義“一小時商圈”
“瑞安房地產進入大虹橋是比較早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看到了上海的未來。”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說。2005年,他寫了建議書給市領導,“虹橋是未來上海發展的重點,應定位為中國面向全球的國際商務區。”
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虹橋商務區。2010年,虹橋商務區啟動土地招標,瑞安房地產成為第一個報名的外資企業。10月16日,它以31.88億元競得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一期首次推出的兩幅地塊之一06地塊,破天荒將重金“押寶”在了距離上海人民廣場直線距離15公里的外環以外區域。
那天,參加現場招標的企業不下30家,而虹橋天地項目非常具有前瞻性: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包含四棟寫字樓、一個一站式購物中心、一個開放式新天地街區、一個演藝中心、一個五星級酒店“康得思”。自始至終參與該項目的中國新天地商業總監、虹橋天地項目總經理陳純介紹:“我們是抱著重新定義‘一小時商圈’的理念來做這個項目規劃的。項目不僅要覆蓋5至10公里范圍內的高頻消費
優質營商環境助“圓夢”
陳純喜歡用“站在‘小土坡’上‘筑夢’”來描述初創時期的不易。
“2010年底拿地時,周邊剛拆遷完,土地還沒有整平。”她說,“我們便在高鐵站與機場的連廊之間,搭建了虹橋天地的展廳。帶著租戶眺望這片小土坡,大伙一起展望未來虹橋商務區的建設藍圖……”
幸運的是,虹橋天地在“筑夢”的時候,有上海的優質營商環境來幫他們一道“圓夢”。2013年項目啟動招租后不久,虹橋天地便得到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組織專題論壇,由世界知名組織ULI城市土地學會主辦,匯聚學術、政府、商業、交通多個層面的專家,圍繞“交通樞紐的商業發展”議題為企業出謀劃策。
虹橋商務區的硬件也在一天天發生變化:高架路上的指引指示標志增設了,虹橋商務區核心區內的短駁車線路增加了,人才公寓有了……管委會還引入一站式辦證中心,商戶可以就近申領辦理各項證照。
有了梧桐樹,鳳凰接連來。2014年9月,虹橋天地尚未整體開業營運之際,又一只“早鳥”——羅氏診斷中國總部,決定從淮海路遷入外環以外的虹橋天地辦公,并且整整拿下一棟樓,成了首家入駐虹橋天地乃至虹橋商務區的世界500強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大虹橋這幾年的快速發展看,羅氏診斷把“寶”押對了。
做“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但真正為虹橋天地插上騰飛“翅膀”的,還是連續三屆進博會的召開。陳純抑制不住興奮:“三屆進博會期間,商務宴請類型的大餐飲業績增長了50%以上,酒店也預定火熱,一房難求。”
當然,三屆進博會召開,對虹橋天地的溢出效應不光是商業、餐飲和酒店,更體現以進博會為龍頭的會展經濟在虹橋商務區得到快速發展,使之成為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特別是具有貿易功能的總部型經濟企業的入駐之選。
這是因為虹橋天地在規劃時,就前瞻性地引入了“Showroom Office展示辦公”的理念,這恰恰能承接大虹橋“大會展”功能的溢出效應 ——展會只有幾天,但虹橋天地可以做“永不落幕的博覽會”,尤其是對于具有貿易功能的總部型企業。
陳純列舉了幾個成功案例。高端設計師鞋履品牌Blocco 5品牌在虹橋天地設立了“辦公室+品牌展廳”相結合的展示辦公空間。“今年上海車展過后,又有幾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向虹橋天地拋來了‘橄欖枝’,不僅要在商場開設快閃店,還打算租下辦公室。”
2021年2月4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頒布,陳純認為更是一大利好。她透露,就在兩個月前,虹橋天地又引進了世界三大知名的冶金設備制造商之一的意大利達涅利集團,它的工廠在常熟經濟開發區。“集團負責人告訴我,他們非常看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聯通長三角、鏈接全國、面向世界的優勢,為此已計劃在虹橋天地設立中國區總部。”?